Last Updated on 2023-08-14 by admin
這篇來分享 8月 5 日托福正式考的「口說」考了些什麼?
托福口說 2023/8/5 題目回憶與答題策略
Task 1 獨立型口說

題目:你喜歡多次重讀同一本書,還是傾向於不斷閱讀新的書籍?
作答策略:
1.明確的開場
在答案的開頭,你應該直接且清晰地表明你的選擇。例如,”我更喜歡多次重讀同一本書。”(repeatedly rereading the same book)
2.提供兩至三個主要理由
說明你做此選擇的理由。每一個理由應該簡單、明確。例如:
- 首先,重讀可以深入了解書中的每一個細節和主題。
- 其次,每次重讀都會因為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知識增長,發現新的觀點或想法。(discover new perspectives or ideas)
3.具體的例子
為每個理由提供一個具體的例子,這可以增加你答案的說服力。例如:
“當我第一次閱讀《哈利波特》時,我被故事吸引;但在第三次重讀時,我開始注意到作者如何編織情節和角色發展(weaving plot and character development)。”
4.結束語
用一兩句話結束你的答案,重申你的主要觀點。例如,”所以,雖然閱讀新的書籍也有其價值,但我認為多次重讀同一本書可以帶來更深的理解和不同的啟示(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different revelations)。”
5.注意語言的流暢性和正確性
練習口說,使得你的回答更加流暢,避免使用太多的”呃”、”嗯”等填充詞。盡量使用正確的語法結構,並確保發音清晰。
6.時間管理
在正式考試前,要多次模擬練習,確保你的答案不超時,也不過於簡短。
Task 2 整合型口說

校園公告重點
為了更有效地管理學生人數,學校決定停止向非科學系的學生提供科學課程。首先,教室座位容量的限制(limitation on classroom seating capacity)要求建立一個優先錄取科學系學生的制度。藉此,我們可以確保科學系的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充分參與與他們學業密切相關的課程。其次,非科學專業的學生可能無法從參與這些科學課程中獲得顯著的知識和技能提升。因此,他們更適合選修更貼近他們各自專業領域(professional field)的課程。
對話重點
反對學校決定停止開放科學課程給非科學系學生。首先,對於教室座位不足的問題,我認為一個可能的解決辦法是增設更多的教室(setting up more classrooms),而不是限制學生選修課程的自由。其次,我堅信科學課程對於非科學系學生也有其獨特的價值(unique value)。例如,我本人就是美術系學生,我曾修習過生物課程,這使我在創作中能更精確地描繪出自然生物的形態與結構,明顯提升了我的作品質量。總之,我認為應該開放科學課程給所有的學生,讓更多的學生能從中獲益。
題目:對話中的女士表達了她對大學計劃的意見。陳述她的意見以及她提供的支持該意見的理由。
作答策略:
在面對整合型口說考題時,要確保回答清晰地展現了對話與公告的差異。在這一案例中,需要重點描述女士的反對意見以及她提出的理由。
1.簡介
開始說明公告的內容和女士在對話中的立場。例如:”校園公告提到,學校計畫僅為科學系學生提供科學課程,以更有效地管理學生人數和教室座位(managing student enrollment and classroom seating)。然而,對話中的女士對此表示反對。”
2.女士的第一個理由
突顯她的觀點並提供相關的例子或解釋。例如:”她首先指出,關於教室座位不足的問題,學校應該考慮增設更多的教室(adding more classrooms),而不是限制學生選修課程的機會。”
3.女士的第二個理由
再次強調她的觀點並給出具體的例子或解釋。例如:”再者,她認為科學課程對非科學系學生同樣有價值。作為一名美術系學生,她提到修習生物課程幫助她在藝術創作中更精確地描繪自然生物,這對她的藝術質量產生了明顯的提升(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her artistic quality)。”
4.結論
簡單重申女士的觀點。例如:”總的來說,女士認為學校應該繼續開放科學課程給所有學生,因為這不僅能解決座位問題,還能讓所有學生從中受益。”
5.語言流暢性和正確性
訓練你的口說,使答案流暢,避免過多的填充詞。使用正確的語法和詞彙,保持語速適中,確保發音清晰。
6.時間管理
練習以確保你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所有重點。
Task 3 整合型口說

文章重點
兩種植物種在同一個地方對彼此有幫助。這是一種「互利共生」(mutualism)的關係。
演講重點
舉例來說,豆子和玉米就展現了一種生態學(ecology)上的「互利共生」關係。豆子是一種攀緣植物(vines),它需要倚賴某種物體來攀緣向上生長,而玉米的堅硬莖就提供了豆子一個理想的攀爬支撐。反過來,當豆子在生命週期(life cycle)結束後死亡,它的枯葉和莖會分解成養分,豐富土壤,為玉米的生長提供了營養。
題目:利用講座中的例子,解釋互利共生(mutualism)的概念。
作答策略:
在面對整合型口說考題時,需要結合讀物和聽力材料的內容,清晰地解釋文章和演講所表達的觀點。在這個案例中,需要使用演講中的例子來解釋「互利共生」這一概念。
1.開場簡述:
簡單引入「互利共生」這個概念,並提到這種關係可以在某些植物間觀察到。例如:”「互利共生」是一種生態關係(Mutualism is a type of ecological relationship),其中兩種生物體在同一地方相互受益。植物間也存在這種特殊的互助關係,如講座中所提及的例子。”
2.引入例子:
描述豆子和玉米之間的關係。例如:”舉例來說,豆子和玉米就是這種互利共生關係的代表(Beans and corn are examples of this mutualistic relationship)。豆子作為一種攀緣植物,它需要支撐物來爬升和生長。在這種情境下,玉米的堅硬莖就成了豆子的完美支撐。”
3.談論反向的幫助:
詳細說明豆子如何回饋玉米。例如:”而玉米也從豆子那裡得到了好處。當豆子死亡後,它的枯葉和莖會逐漸分解,變成土壤的營養,這些營養有助於玉米的生長和繁榮(contribute to the growth and prosperity of corn)。”
4.總結:
重申互利共生的定義並結束答案。例如:”所以,透過豆子和玉米之間的例子,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互利共生的意義:兩種生物或植物在同一環境中相互幫助,互相獲得好處(mutually beneficial)。
語言流暢性和正確性:
確保回答流暢且不含語言錯誤。避免過多的填充詞,使用正確的語法和詞彙,確保發音清晰。
5.時間管理:
練習以確保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所有重點。
Task 4 整合型口說

演講重點
在探討同理心(empathy)的問題上,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當人們的生活越富足,他們的同理心反而可能越低。這是因為,當人們過著舒適的生活,他們可能會視之為理所當然(take it for granted),進而忽視了周圍人們可能面臨的困境。相反地,生活困苦的人們往往具有更高的同理心,他們更有意願去做出慈善的行為(acts of charity),去幫助和他們有相同困境的人。然而,我們也必須注意到,當一個人看到其他人正在經歷他自己已經克服過的困難時,他可能不再視這種困難為「苦」,因為他已經成功地走過那段路,並學會如何面對與處理。
題目:使用講座的觀點及例子,說明兩種不同的人的同理心發展。
作答策略:
在回答Task 4的題目時,需要確保充分理解並能夠準確地傳達演講中的重點。此外,還需要有組織性和清晰性地結合各個點,形成流暢的回答。
1.簡短開場
介紹同理心和其重要性。例如:”同理心是人與人之間建立關係的重要橋樑。但根據講座,人們的生活狀況影響了他們的同理心程度(Their living conditions have influenced the degree of their empathy)。”
2.描述第一種情境
談論生活富足的人可能較低的同理心。例如:”首先,當人們過著舒適的生活,他們可能會把這種生活狀態視為理所當然。因此,他們可能難以理解或同情那些生活在困難中的人,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自己的舒適環境(accustomed to their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3.描述第二種情境
談論生活困難的人與其更高的同理心,並提到他們的慈善行為。然後,談論那些已經克服困難的人可能不再看到該困難為「苦」的現象。例如:”然而,相對地,那些生活困難的人往往更有同理心。他們很可能因為自己的經歷,更容易理解和幫助處於同樣困境的人。他們也更可能進行慈善行為。但有趣的是,如果某人已經成功克服了某一困難,他可能不再視這個困難為一個真正的問(regard this difficulty as a genuine issue.),因為他已經知道如何應對它。”
4.總結
簡短地重申生活狀態與同理心的關係。例如:”總之,一個人的同理心程度受到他或她的生活經歷和環境的影響,這些因素決定了我們對他人的同情和理解程度。”
5.語言流暢性和正確性
練習使答案流暢,避免語言錯誤,保持良好的語調和速度。